枣庄|瞄准长三角推进高端制造大招商
枣庄高新区作为北方地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贯彻落实枣庄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部署,坚持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智能化发展,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互动,成功吸引了中国中铁、吉利控股等500强企业投资落户,新的发展势能不断蓄积。今年以来,全区新增签约项目155个,长三角地区项目占比42%。
枣庄高新区优化发展环境,加速项目建设,探索合作空间,推动产业、市场、要素等多方位对接与融合,争取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为枣庄全面转型、加速崛起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高水平编制规划。枣庄高新区深入实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科学编制《枣庄高新区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示范基地规划》,打造以锂电产业为核心,以光电、医药健康、智能制造、大数据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1+4+1”现代产业集群,全力推进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优势传统产业有机融合,推动要素资源合理流动,优化产业布局,实行错位发展,以产业突破带动区域合作向深层次、宽领域、高水平发展。
高规格建设新城。突出张范节点示范带动,沿光明路两侧滚动发展,规划29.5平方公里产城融合示范区,产业用地占比达到34%,为承接长三角产业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充分借鉴苏州工业园、上海临港新片区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对标雄安新区进行前瞻规划设计,确定了“一核双心、一廊一带多片区”总体空间设计理念,着力打造京沪高铁沿线上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的智慧产业新城。
高效能链接区域。建立健全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开展产业转移对接活动,鼓励枣庄高新区与沿海地区各类园区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活动,定期举办长三角合作发展论坛。成立长三角高端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工作专班,派驻专业团队常驻“飞地”,辐射长三角26个主要城市;用活用好枣庄高新区上海、杭州两大“飞地”园区,今年1至10月份,累计获得招商引资项目线个,其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项目线%;“飞地”成功进驻项目26家,落地高新区12家,实现“招商在外地,孵化在‘飞地’,落户在本地”的异地孵化模式,推动形成枣庄与长三角地区优势互补、分工合理、错位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充分利用新能源产能扩张,锁定龙头优质产能,加大产业招商承接力度,以大幅扩张中下游核心产能为突破点,锁定头部企业和优势资源,提升枣庄高新区在新能源行业影响力。
优越的要素成本优势。枣庄铁路运输发达便利,可直达苏州、上海、杭州、宁波等几乎所有长三角城市,并且具有公路、水上运输的综合优势。枣庄200公里半径内消费人口近一亿,是市场需求的“富聚区”,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显著能力。
完备的产业发展优势。枣庄高新区重点培育了以锂电为龙头,以光电、医药健康、智能制造和大数据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1+4+1”现代产业集群。特别是锂电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从正负极材料、锂电池隔膜、电解液到电芯,再到动力电池系统集成的相对完整产业链,成为国家级创新型锂电产业集群试点,与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度衔接,可成为区域间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和差别化发展的范式之一。上半年,全区锂电企业数量占全市比重达76.2%,金彭电动车、吉利欣旺达混动力电池、保力新锂电电芯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速推进建设,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产业合作正在深入洽谈,枣庄高新区锂电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中国北方“锂电之都”初露头角。
连续的政策支持优势。聘请国内锂电行业知名专家、企业家组成招商顾问团,编制锂电产业招商指南和产业链图,突出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谈判方法,形成招引政策的组合式创新。探索建立企业招商运营人才库,通过企业自主培养,提高业务水平,夯实本土队伍;实行外包合作模式,通过购买服务,抓住招商运营团队市场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特点,通过公开竞争招聘等方式选择实干人才。
转变政府职能,坚持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千方百计为企业减轻负担,想尽办法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所有政策、服务的核心目标都指向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建设产业承接平台。以聚集发展要素、优化空间布局的理念,采用政府引导、资源统筹供给的方式,强化土地供给,累计清理“僵尸企业”41家,盘活收储再利用低效土地4500余亩,为孵化平台、产业园区提供充实的土地保障;加快推进产业承接平台,规划了紫东、鸿东、智东及医药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面积总计超50万平方米,对口落地新兴产业;坚持“经济共享”的理念,鼓励企业整合利用土地资源,建成九洲双创科技园、汇蓝创展产业园等高标准双创楼宇,面积总计超30万平方米,为打造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示范基地打下了可靠的平台基础。
强化项目配套扶持。针对长三角转移落地企业,加大高端制造承接产业园区资金支持,充分保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兑现落实。对于承接的符合“锂光医智大”特色主导产业的重点项目,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锂电储能基础设施等锂电全产业链项目,提供“点对点”“一对一”精准服务,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方面优先予以倾斜支持。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或在拉长产业链中技术水平领先、创新转化能力较强、起关键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给予重点扶持。
拓宽金融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凤鸣基金小镇平台优势,完善基金管理机制,拓宽社会资本融资渠道,探索设立承接产业转移专项基金,推动金融资本与区内产业项目深度融合,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和创新项目。截至目前,累计注册各类基金公司76家,注册规模达196亿元,引导辖区内政府投资基金、产业引导基金、私募基金、国资投资机构及其他投资平台投资辖区企业21家,投资额10.79亿元。(记者 张环泽 通讯员 梁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