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大办产业转移园区积极招商引资 产业转移政策成效明显
3月21日至23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深入到河源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工厂企业考察调研后指出,河源市抓住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快珠三角向山区和东西两翼产业转移政策的有利时机,大办产业转移园区,积极招商引资,通过抓基础、抓规划、抓管理、抓环境,取得明显成效。
中宝(中国)通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年底从深圳转移至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内,目前,该公司的生产线日,广东副省长佟星在考察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情况时指出,河源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经验是“认识早、起步快、见效大、后劲足”。从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速度、园区发展理念来看,河源市紧密配合广东省实施产业转移、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先行一步”,已出现了良好势头,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经验。
截至4月15日,河源全市规划产业转移工业园共7个,面积达3492公顷,首期开发面积1204公顷,已签订落户产业转移园项目159宗,合同投资132.9亿元。
截至目前,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212公顷已完成开发179公顷,二期220公顷已基本完成征地拆迁,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和市政配套工程建设,共有西可通讯等23个项目落户,投资总额21.6亿元。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9个,投资总额11.2亿元。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2亿元。
截至目前,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投入资金9200万元,现有58宗项目入园,项目总投资25.4亿元,其中竣工项目6宗,开工建设项目14宗,新签约项目33宗。
截至目前,深圳罗湖(源城)产业转移工业园(在申报认定中)已投入建设资金1.8亿元,完成了首期建设用地“三通一平”,入园项目20个,合同投资额36.8亿元,其中开工项目9个,到位资金0.8亿元。
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河源之所以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是在抢抓机遇上做到了行动快。
2004年,河源在获悉广东省里将要出台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三角联手推进产业转移政策的时候,就开始行动起来,与中山市洽谈联手打造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事宜。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粤府[2005]22号)后,河源与中山签订协议,联手在河源市高新区内共建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河源的五县一区也先后与深圳市对口帮扶区签订了联手共建产业转移园协议。
据了解,目前规划的7个产业转移工业园中,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和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已被广东省政府认定为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其他5个县区的产业转移工业园也在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及申报认定工作。
“珠三角产业转移,并不是单单转移到河源,他们可以转移到其他地方。因此,河源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并不是等来的,而是充分发挥河源在区位、土地、水电和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捷足先登,主动快速出击招商引资。”河源市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河源在头部时间主动、快速、频繁出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河源已成为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河源要在短时间内办好产业转移工业园,必须创新合作机制,取得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力支持。
首先,建立了双向交流机制。河源主动与中山、深圳等市加强沟通、协调,积极开展高层互访与经贸洽谈活动,研究联手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相关事宜、政策措施。同时,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双方定期或不定期开联席会议,及时解决产业转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顺利进行。
此外,建立了利益共享机制。“从工业园协议的签订到开发建设、经营管理,都遵循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谋求合作互惠双赢。”河源市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如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由中山市按每平方米土地75元的价格委托河源市进行规划开发,不足部分由河源市负责;两市共同开展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招商引资工作;产业转移工业园流转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按5:5的比例分成。”
“办事效率高给了我们投资信心”连日来,记者在深入到企业采访的过程中,了解到投资者无不称赞河源政府职能部门办事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和优质服务。
中宝(中国)通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和销售手机的企业,2005年落户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后,在厂房没有建好的情况下,便迫不及待在河源市高新区内租厂房投产了。
“河源政府职能部门办事的高效率和优质服务给了我们投资兴业的信心。”中宝(中国)通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陈红印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土地审批到登记发证,河源政府职能部门在令我们意想不到的短时间内办好了,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服务之优令我们对河源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据陈红印介绍,他们公司的生产线已经全部转移到了河源,研发基地也将很快搬到河源。
为确保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规划的合法性、前瞻性和科学性,高起点规划是河源7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前提。
“我们建设的不仅仅是一个工业园,更是一个工业城。”河源市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把产业转移园区布局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对园区功能布局、产业定位、经济效益和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确保园区规划的超前性、配套性和实用性,以实现产业转移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益产出。”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就按照超前性、配套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高起点的规划建设。“2005年9月,在充分吸收中山火炬开发区规划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委托中山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总体规划》和产业转移园首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使产业转移工业园从一开始就站在较高的起点上进行建设。”河源市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河源在进行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现了招商引资的“四大转变”——
实现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河源把产业转移定位在引进低污染、占地少、多税收、高科技的项目,重点发展手机、电子、通讯、机械、新材料、品牌服装等行业。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重点引进手机及配套项目,将手机产业培育成为该转移工业园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则致力打造成为钟表聚集基地。
实现由对口招商向全面招商转变。河源根据产业转移园所处的区位交通优势和产业发展条件,将产业转移园招商面向整个珠三角地区,如在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中,就有17个项目来源于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其他地区。
实现由单方招商向联合招商转变。河源与中山联合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快产业转移园的产业集聚。中山市将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确定为该市产业转移项目的首选之地,凡是适合在转移园发展的项目,优先引导转移到该产业转移工业园中。
实现由靠优惠政策为主招商向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并重招商转变。河源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产业转移。政策规定,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落户产业转移园的项目及企业,均享受《河源市鼓励外来投资若干规定》等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给予优先推荐申报广东省挖潜改造资金、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政策资金扶持,优先申报办理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新增所得税等各项优惠政策;对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技术升级的项目,优先向广东省推荐安排贷款贴息;河源市科技三项资金、河源市直工业企业技改贴息补助资金,以及其他财政性资金安排,重点向产业转移项目企业倾斜。中山也制订了给予转移到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企业技改贴息补助支持等政策措施。同时,河源把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作为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手段。
据河源市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曾经计划引进一个生产咖啡壶的项目,效益非常好,据称年税收可达数千万元。然而当环保部门指出该项目会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后,该产业转移工业园立即放弃了该项目。
河源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为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环保至上的招商原则,努力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同时,河源在接纳产业转移项目的过程中,还对项目进行筛选,使工业园一开始就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参与竞争。此外,河源还严把项目建设关,坚持集约用地,合理安排用地指标,防止“圈地”现象。据了解,河源严格规定每亩工业用地的投入不少于15万美元,项目建设容积率不少于1,建筑密度控制在35%-45%之间。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