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国资收购13家民营上市公司控股权
地方国资对民营上市公司的收购行动,自年国家资本介入以缓解民营企业的资金困境起,似乎触发了一系列国资运作的新篇章。这一行动被视作打开了国资收购上市公司的随着纾困行动的落幕,国资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在资本市场上展开更为深远的布局。
自2019年起,各地国资在没有明显预兆的情况下,开始同步加大力度,积极收购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在当前土地财政向税收财政转型的背景下,这一现象尤为显著。他们的战略是通过收购那些在产业链中具有龙头地位的上市公司,来激发和带动地方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不仅是地方资本招商的一种策略,更是地方政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税收增长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在2024年的前七个月中,资本市场见证了72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变更,在这些变更案例中,自然人之间的控制权转移尤为活跃,共有36家公司发生了此类变更。此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13家公司的控制权从自然人转移到了地方国资手中,这不仅反映了地方国资在资本市场上的活跃度,也显示了地方政府在上市公司控制权方面的战略布局和影响力。
为此,作者梳理了2024年1-7月发生的13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从自然人变更为地方国资的案例,并重点分析了哪些地方的国资出手较多、国资钟意的上市公司具备什么特点以及国资一般会花多少钱去取得上市公司控股权。
2024年1-7月,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由自然人变更为国资的家数有13家,具体如下:
2024年至今,哪些地区国资出手较多
在2024年的前七个月中,湖北省国资在上市公司控股权收购方面尤为引人注目,共收购四家民营上市公司;紧随其后的是广东省、河南省、河北省和浙江省的国资,他们各自成功收购了两家民营上市公司。
1、被收购的上市公司多集中在主板市场
被收购的上市公司多集中在主板市场,这些公司往往因为其蓝筹股的特性或商业模式的成熟度,成为国资收购的优先选择。
2、被收购的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和主营产品无明显特征
被收购的上市公司在所属行业和主营产品方面,并没有呈现出一致或显著的共性。这些公司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从传统的制造业到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以及各种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3、被收购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和浙江地区
被收购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经济活跃的广东、江苏和浙江地区,这一现象与这些地区民营上市公司数量众多有着直接的关联。这些地区的民营上市企业不仅基数大,而且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为国资收购提供了丰富的标的。
4、被收购上市公司多数在2020年之前上市
被收购的上市公司多数是在2020年之前就已经登陆资本市场;由于限售股份的约束以及新上市公司实控人对控股权的坚守,使得2020年之后上市的公司并未成为并购市场的主流选择。
5、被收购上市公司市值普遍低于50亿元
在众多被收购的上市公司中,除了华铁应急、新湖中宝和奥特佳这三家公司市值超过50亿元之外,其余公司的市值普遍低于这一门槛。这一现象揭示了国资在选择收购目标时的偏好:倾向于那些市值相对较小,但具有一定成长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6、 “壳”公司不受地方国资青睐
被收购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普遍较高,平均值达到31.98亿元,显示出国资倾向于那些具备稳定收入来源的企业;尽管国资展现出对亏损上市公司的包容性,但大多数情况下,国资还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盈利的上市公司进行收购,国资所收购上述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占比61.53%(2023年财务数据)。
收购方式:除了通过司法拍卖或取得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等特殊情形外,地方国资(或其关联方)往往通过直接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的方式来获得控制权。
持股比例:除了茂化实华、微创光电和上海雅仕之外,国资在收购上市公司时的持股比例通常介于10%至20%之间。
收购价款:除了新湖中宝、华铁应急和奥特佳等少数案例外,国资在收购上市公司时的投入金额一般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
1、海南国资收购华铁应急(603300.SH)
华铁应急原始控制人胡丹锋及其关联方将其持有的13.96%股份转让给海南海控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海南国资控股企业)。此次控制权的变更还伴随着一项重要承诺:自交易完成之日起一年内,胡丹锋将积极促进上市公司将其总部迁移至海南。
衢州智宝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衢州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制)在2024年7月以30.06亿元完成了对新湖中宝18.43%的股权收购,在此之前,衢州市新安财通智造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衢州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制)已于2023年8月以22.70亿元购入新湖中宝10.00%的股份,这两次收购的累计成本约为52.76亿元,截至2024年6月5日,衢州工控拥有新湖中宝28.54%的表决权。由于衢州工控的持股比例未显著领先于第二大股东,但到了2024年7月,随着董事会的换届,衢州工控蕞终确立了对新湖中宝的实际控制权。
奥特佳原实际控制人不仅将其持有的22.86%股份转让给了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而且还将其拥有的4.86%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了长江产投,这一举措显著增强了长江产投在公司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4、十堰国资收购久量股份(300808.SZ)
中达汇享投资有限公司(十堰国资背景)通过两次战略性的股份受让,成功收购了久量股份26.64%的股份。与此同时,久量股份的原始控制人家族——卓楚光和郭少燕,放弃了久量股份34.25%股份的表决权。
5、东阳国资收购中天精装(002989.SZ)
中天精装的原实际控制人乔荣健先生在2023年12月13日与东阳城同投资有限公司达成股权转让协议。根据双方签订的《转股协议》,东阳城同投资有限公司将受让乔荣健先生持有的中天精装控股股东宿迁市中天荣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55.7613%的股权,导致东阳国资成为中天精装新的实际控制人。
6、唐山国资收购风范股份(601700.SH)
风范股份的原实际控制人范建刚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通过两次交易转让其在公司的控制权。首次交易中,他们以7.4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了公司12.67%的股份。第二次交易预计将在2025年进行,届时将涉及转让剩余的17.32%股份。在首次股份转让完成后,范建刚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放弃他们所持有的38%的表决权。
7、唐山国资收购大晟文化(600892.SH)
大晟文化原实际控制人周镇科及其一致行动人将17.35%的股份转让给了唐山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而且还放弃了对大晟文化12.30%股份的表决权,从而使得唐山国资成为大晟文化新的实际控制人。
茂名港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司法拍卖成功取得了茂化实华29.15%的股权,从而成为茂化实华的控股股东。茂化实华在拍卖前曾被标识为ST公司,这一标识源于2023年4月公司发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因合同履行和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否定意见,然后茂化实华于2024年4月因前述导致否定意见因素消除而摘掉ST的帽子。
绿色投资(隶属于广州花都区国资委)在2019年3月和2024年3月分别收购了实际控制人持有普路通10.66%和5.00%的股份,总计投入5.17亿元。同时,原实际控制人陈书智放弃了其持有的12.18%的表决权,广州花都国资委成功地成为了普路通新的实际控制人。
2023年11月,周口城发(周口国资委)通过司法拍卖方式取得ST易联众16.19%的股份,当月易联众因违规担保被冠以ST。
在2022年6月,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成功收购了微创光电23.06%的股份。随后,在2024年2月,原实际控制人解除了与一致行动人的协议;同时,湖北交投的关联方计划进一步增持不超过1%股份。通过这些举措,湖北国资正式成为微创光电的新的实际控制人。
湖北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湖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成功收购了上海雅仕26.00%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此外,在2024年7月,上海雅仕计划向新的控股股东湖北国贸定向发行不超过3亿元的股票。
许昌产投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成功收购了黄河旋风9.36%的股份。同时,作为一致行动人的许昌金控,在此前已经持有上市公司6.81%的股份。两家公司的股份合计达到16.18%,这一举措标志着许昌市财政局正式成为黄河旋风的新任实际控制人。
通过深入分析2024年1至7月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的公开数据,我们注意到湖北、广东、河南、河北和浙江地区的国资在上市公司控股权的收购活动中表现尤为活跃。这些地区的国资通常愿意为收购支付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通过受让原实际控制人直接或间接持有的上市公司10%到20%的股份,以此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这些地区的国资在选择收购目标时,似乎更倾向于具备以下特征的上市公司:
上市板块:在13家被收购的公司中,有10家是在上海主板或深圳主板上市的企业。
市值规模:除了新湖中宝、华铁应急和奥特佳这三家市值超过50亿的公司,这些公司的总市值普遍低于50亿元人民币。
市净率:大多数公司的市净率低于3倍,大晟文化和ST易联众是例外,分别为15.60倍和3.38倍。
营业收入和利润:被收购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普遍较高,平均值达到31.98亿元,能够接受亏损上市公司。
ST公司:通常不会选择ST公司作为收购目标,除了茂化实华和ST易联众在被收购后分别摘除了ST标签或被冠以ST。
这些特征凸显了国资在选择收购对象时的审慎态度,国资倾向于将目光投向那些虽市值不高但拥有巨大成长潜力的公司。这种策略有助于国资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实现对有潜力企业的长远布局,做到花小钱办大事。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