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蕞大的灾难:缺席的爸爸焦虑的妈妈养出失控的孩子
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心理健康工作已经纳入我国政府的发展纲要。社会进步,前提是家庭稳定幸福,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家庭幸福,往往和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密切相关。作为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经常深刻领悟到家庭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联系。
国内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有近2000位住院患者,其中有两个儿童青少年开放病房,病房里这些罹患心理疾病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饱受痛苦的折磨;同时,医生们也看到了一幕幕亲子之间的心理剧。
这些心理剧看上去有时是话剧,有时是悲剧,有时是闹剧。可是,如果你用家庭系统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发现不一样的故事。
当然,也不是所有患心理疾病的孩子都有一个消失的父亲和一个焦虑的母亲,可是孩子的心理状态确实与父母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也和父母的婚姻质量、家庭的互动模式有很大关联。
具体关联是什么,恰恰是这本书将要为你解答的。
本书作者葛老师是其医院心理治疗师团队中的优秀成员,她执着追求专业进步,醉心于临床工作,难能可贵的是她善于用文字表达临床所思所感。感谢她的勤奋和才思,于是有了我们面前的这本书。
本书的特点是通俗易懂,通过一个个临床小故事,帮助大家从家庭治疗师的视角,去解读失控的孩子背后的家庭故事。我们将看到孩子的心理症状是如何与家庭关系一脉相连的,孩子的情绪是如何与父母的情绪、行为莫名捆绑的。
我相信如果你熟读本书,你将会对无法无天的“熊孩子”有不一样的理解。至少可以理解“熊孩子”其实很多时候是不良家庭互动模式的“受害者”,而不是无法无天的小魔怪,而且他们往往是蕞忠心于家庭的孩子。
好女人好三代,而好女人背后一定有个好男人,为了孩子,我们需要首先做一个好女人、好男人,更重要的是做一对好父母。
希望你能够从这些临床心理治疗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家庭故事里获益,一起做好父母。
《躲进房间的孩子:一个家庭治疗师的诊疗笔记》
精心挑选的37个真实案例,抽丝剥茧
作者是安徽省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专职心理治疗师,本书汇集了作者运用家庭疗法治疗37个具有不同身心问题的孩子的真实案例,通过对一个个案例中家庭成员的互动方式甚至一些隐藏细节的敏锐发现和剖析,展现了每位“熊孩子”症状背后深层次的家庭因素,如家庭成员之间的责任缺失、纠缠、边界不清,糟糕的夫妻关系等,是如何导致孩子出现各种问题的,同时,作者也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指导性建议,帮助家庭学会重新审视关系,反思自我,从而改变相处模式,恢复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还为家庭治疗师如何更好地做家庭治疗提供了具体指导。
葛毅,安徽省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心理治疗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注册号:X-16-017),注册督导师候选人(DH-004),中德第四期家庭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中德第二期系统式督导师培训项目学员,中国心理学会第五期注册督导师培训项目学员,国际家庭治疗大师李维榕亲传弟子(自2015年至今,定期接受其家庭治疗督导),临床工作以心理动力学治疗和家庭治疗为主,积累了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
《躲进房间的孩子:一个家庭治疗师的诊疗笔记》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